注意!!窗簾購買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貓膩!
窗簾在家里處於非常搶眼的位置,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一個房間的表情,也反映了主人的生活品位和情趣。在很多業主眼裡,購買窗簾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無外乎是選選花色,定定樣式而已。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了,小小窗簾之中暗藏了不少陷阱,下面就讓Vivi姐給大家一一揭曉ヽ(•̀ω•́ )ゝ
陷阱一:褶皺越多越好看
一般窗簾要好看,自然要有些褶皺。所以,某些窗簾店老闆們便會以褶皺的名義誘導顧客多買布。假如你要做2.5米寬的窗簾,有些老闆就會慫恿你買6米的布料。他們會說:“窗簾掛上去褶皺多才好看,2.5米的窗如果不按1∶2做褶皺會非常難看。”在這樣的鼓動下,許多人自然會聽從老闆的建議。其實窗簾的褶皺係數可根據自己的要求來選擇。1:1.6就可以達到褶皺效果,1:1.8褶皺效果就不錯,如果有錢任性,當然也可以選擇1:2。
關於褶皺係數的選擇,Vivi姐給大家一點小小的建議:客廳或者大房間最好1.8,小房間書房之類的1.6就可以了;花樣比較小而密的,褶皺係數可以高點,花樣比較大顆的,褶皺係數可以適當低點,因為太多褶皺反而花樣都看不到了。或者也可以在書房、臥室選擇捲簾、羅馬簾等,布料都會比雙層褶皺要節省很多喔!
陷阱二:買窗簾不只是買布料
大多數買窗簾的業主都以為買窗簾就是買窗簾布,其實遠遠沒有這麼簡單。窗簾組成部分包括:窗簾布(含紗)、花邊、鉛墜、布帶、鉤子、軌道、羅馬桿、軌道滑輪、紮帶、裝飾品(飾線、花邊、穗子等)、遮光布、捲簾、垂直簾等。除了窗簾布、遮光布、捲簾、垂直簾、窗幔,其餘的一律被稱為 “附件”。
陷阱三:前期附件價格不透明
當任何一樣商品 “附件”越多時,貓膩就越多。就好像你不但要為你的手機付話費,還要付月租費、來電顯示費、短信通知費、彩信費……大家會覺得現在話費很便宜,可腰包怎麼會癟下去呢?所謂“鈍刀子割肉不覺得疼”就是形容這類業主的。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商家是直接把所有附件的價格一起加進去了的,所以大家下訂、購買前一定要問清楚,包含哪些附件。如果不包含,分別是怎麼算價格。不要為了前期一時方便,後期完工結賬時傻了眼。
陷阱四:布料長度縮水
驗收時,很少有消費者會去丈量窗簾布的尺寸是否夠數,這給某些商家創造了可乘之機。例如,有的商家承諾消費者,按其家中窗戶的實際寬度和高度來結算,即將實際的測量尺寸乘以相應的褶皺比例,讓消費者感覺很公道,但做好後的窗簾尺寸會 “縮水”。而當大家發現尺寸不夠時,商家便會以包邊、損耗、誤差等藉口進行解釋。
陷阱五:只有板材才含甲醛?NO,布料也會有!
窗簾在紡織生產中,為了改善織物的抗皺性能、以及提高色牢度等,都會添加含有甲醛的助劑。在印染過程中,還要加入各種染料、整理劑等,它們也含有甲醛。所以窗簾掛在家里後,裡面的甲醛就會不斷釋放污染室內空氣。
Vivi姐告訴你,這樣買才對:
聞異味:如果產品散發出刺激的異味,就可能有甲醛殘留,最好不要購買;
挑花色:挑選顏色時,以選購淺色調為宜,這樣甲醛、染色牢度超標的風險會小些;
看品種:在選購經防縮、抗皺、柔軟等處理的窗簾產品時要謹慎,要注意麵料標籤是否標示甲醛含量;
先清洗:買回來的窗簾應先在清水中充分浸泡、水洗,以減少殘留在織物上的甲醛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