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是矽谷的心臟和創新之魂,這裡培養並孕育了諸多偉大的技術公司,而那些成名後的矽谷精英也經常回來傳道解惑。史丹佛大學開設的有關初創企 業的課程就是由矽谷其中一些最為成功的創始人親自上課的。上課的第一天就人滿為患,在第一課《如何創辦初創企業》中,著名的投資人Sam Altman向學生們透露了他在Y Combinator孵化器向初創企業傳授的「如何打造10億美元級獨角獸公司的秘訣」,跟他一起探討的,還有 Facebook 的聯合創始人,以及協作工具Asana的創始人Dustin Moskovitz。
以下就是經過濃縮之後他們給出的有關創業的 11 點最佳建議:
1、永遠不要為了開公司而開公司。致富有容易得多的辦法……第一要有明確的愛好(激情),其次才是開公司
兩人都舉例說明了開初創企業是一種非常糟糕的賺錢策略。Moskovitz 給出了一張圖,說明了一位聰明人在一家 10 億美元級公司當 100 號員工賺得的錢很有可能跟自己開公司掙到的錢一樣多(甚至更多)。

鑒於初創企業的失敗率那麼高,成功退出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那麼多,因此,對於聰明人來說,要想成為百萬富翁可以有其他迅速得多的捷徑可走。
比方說,如果你在 Dropbox這樣估值100億美元的公司工作,身為 100號員工頂薪有可能拿到100萬美元。相比之下,作為創始人要想拿到此等年薪,初創企業估值得有 1 億美元。
2、這個世界需要你去做這件事。如果這不是它需要的,那就去做這個世界需要你做的事。
Moskovitz 再次強調了創始人對自己想法的激情的重要性。除非你的感受強烈到如果不開發出這樣的產品自己就沒法活了,否則是無法熬過公司的困難時光的,而且也絕對找不到願意追隨你的員工。
3、大多數偉大公司是從有了偉大的想法開始的,不是通過pivot……如果你看看那些pivot的記錄,他們並沒有成為偉大的公司。
Altman 不認為只有普通想法的創始人創辦的初創企業最後能成為獲勝者。他說重大的pivot轉型幾乎總是失敗的。pivot 往往只有在方向與創始人當初想要解決的問題更接近時才有可能成功。
4、先要有想法,其次才是開公司……如果你有若干好想法,那就選一個你平時想得最多的去做。
沒錯,總是有很多你希望解決的問題。但是專注是最重要的,而你無法停止思考的那個問題就是你應該專注的物件。
5、你需要一個能在10年內變大的市場……這是投資者犯下的最大的系統性錯誤之一,他們考慮的是初創企業本身的成長性,卻沒有考慮到市場的增長。
Peter Thiel 建議企業形成壟斷。佔有整個市場。要想形成壟斷,唯一的辦法是佔據某個會在 5 到 10 年內變大的市場的最大部分份額。
6、通常而言,開發的東西最好也是你自己需要的……因為這樣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問題,而不是要去找客戶談。
不言而喻。矽谷有很多的初創企業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創始人自己的問題。Altman 認為這幾乎是一家好的初創企業起步的唯一方式。
7、如果你做的事情一句話解釋不了,那幾乎就可以斷定你做的事情太複雜了
Keep it simple, stupid。
8、對於任何初創企業來說,比成功更重要的是認識眾多潛在的聯合創始人
要成為交際花。沒有創業朋友是很難開公司的。Facebook、Paypal還有 Google 都有關係非常好的聯合創始人,而且其中許多都是通過社交場合相遇的。
9、真正成功的初創企業創始人在講述早年經歷時,他們的故事幾乎都是一樣的:坐在電腦前敲代碼,坐在客戶旁談產品,無他。
Altman的建議是創始人早期的時候不要去招媒體團隊或銷售人員。好的創始人什麼都做,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產品和客戶需求。你可以看看許多成功的連續創業家,儘管所需的一切支持他們都負擔得起,但是仍親力親為去傾聽客戶抱怨。
10、能開發少部分人熱愛大部分人喜歡的東西更好
要想通過口碑壯大公司,需要客戶熱愛你的產品,喜歡還不夠。
11、最好的想法一開始看起來往往都是令人恐懼的……真正好的想法給人的感覺是不值得偷的
YC 創始人、矽谷的創業教父 Paul Graham 曾說過,最偉大的創意都是令人恐懼的。那些明顯的吸引人的想法大都已經被大公司實現了。所以留給初創企業的只能是那些表面上看似瘋狂但實際卻無比出色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