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陳鈺婷
想成為服務業紅人,得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具備服務業基因,嘴巴甜、外型美仍不夠,還得有細膩的察言觀色能力、陽光開朗的親和力、團隊合作的群性與奈操勞的抗壓性。
服務業進入快速成長其,從基層服務員到高階主管,都出現龐大的人才缺口。想晉升為服務業新貴,你一定得先了也業者怎麼用人。
個人特質與實務經驗,比學歷吃香
一般來說,服務業重視的是實務經驗,強調作中學,對學歷不太重視。雖然近年業界流行儲備幹部制度,擴大進用高學歷新人,但整體而言,高中職仍是服務業徵才最常見的學歷條件。
服務業偏好的人格特質,會隨著不同業種、職務別、企業文化而有所差異。例如房仲業最大宗的職缺是房仲經濟人,屬於業務職,業者偏好有高度企圖心的人。而餐飲或食品業,因為產品容易耗損,例如蛋糕一碰就壞,杯盤一撞就碎,業者較重視人員的細心度。
也有服務業選才時,特別看中專業度,例如眼鏡們是希望球職者具備視光知識,藥妝店偏好化妝品或藥學背景的人;而遠傳電信人資副總吳炳耀表示,電信業再找門市人員時,愛用有3C背景者。
不同企業文化,也有不同用人標準,小林髮廊總經理游照玉提出六大用人服務準則,就是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手腳要快、頭腦清楚、心地善良。
而今年即將進軍中國市場的阿瘦皮鞋,徵求儲備幹部時會從幾個面向觀人:態度面講求服務熱誠、正向思考、責任感;潛質部分強調要積極、有上進心;此外更要具備適應力與柔軟性。
以下是服務業常見的7大用人標準,想進服務業,可得先自我點量是否有服務業的基因。
服務業基因1:
外型條件,好感度佳
服務業是對人工作,有時甚至必須近身服務。再與顧客互動時,第一眼感覺很重要,這個第一眼印象是由外貌、氣質、談吐構成的,其中外貌是最顯而易見的。
多數服務業人資都不諱言,用人時確實會以貌取人,但也都強調,絕對不是偏好帥哥美女,但至少要讓人感覺舒服,長相有人緣比較重要。
康是美人資經理張文蘭表示,康是美品牌強調美麗健康精神,選才也以此為標準。他解釋說,藥妝店的門市人員,需要近距離幫客人服務,有時還得幫客人試妝,所以工作人員外表整齊清潔很重要。他不諱言美女有加分,但內涵更為重要。
有時面貌太美麗,反而可能成為負擔,某房仲人資主管就說,房仲經濟人太漂亮不見得吃得開,有些媽媽型的客戶,就不太放心丈夫跟美女經濟人接觸。
而外貌除了用看的,還可以用聞的。張文蘭直言,若面試過程聞到對方身上有煙味,代表這個人有煙癮,那就得多斟酌。因此,康是美面試人員時,最後一到問題就是問你會抽煙嗎?一天要抽幾隻?
除了氣味,康是美也重視儀態,因為門市人員多數是站著服務,所以張文蘭建議主管面事實,盡量讓應徵者有機會站,藉此觀察他的儀態,看看走路是不是有精神?
服務業基因2:
自然散發溫暖親和力
服務業人資都強調親和力與笑容的重要。王品集團人資總監許燕閣表示,面試的第一步就是觀察應徵者,看到人會不會主動打招呼、有沒有笑容?小林髮廊也將臉要笑列為服務準則的第一條。統一超商用人重視有無好鄰居氣質,簡單說也是親切感要夠。張文蘭表示,門市工作要落落大方,不能彆扭,他會要求應徵者張場喊歡迎光臨、謝謝光臨等招呼語。
雖然親切有笑容,是服務業共同的用人標準,但不代表個性一定要活潑。許燕閣說,即使同一個集團,用人標準也會配合品牌形象而有差異,例如王品偏好端莊的,Tasty愛用活潑外向的,陶板屋則比較折中。
以管家服務馳名的加賀屋,總經理劉東春說,服務沒有標準,因此在物色管家時,對於各性並沒有特並偏好,加賀屋有70位管家,就有70種不同個性,有些客人喜歡聊天,有些人想要安靜,加賀屋可為客人安排個性適合的管家。
服務業基因3:
抗壓性高,能耐操煩
服務業的工時長、瑣事多,如果抗壓性不夠高、無法吃苦耐勞、不耐操煩,就很難長久待下去。一般來說,家境清寒、農家出身、學歷不漂亮的人,在這方面表現較佳。
康是美新金山門市店經理陳櫻娸,父母在山上種茶,他從小就要幫忙採茶,看到家人照顧茶園如此辛苦,卻還是樂天知命,所以他的工作觀念就是,辛苦是正常的。而名校生或高學位的人,雖然企圖心通常較強烈,但永慶房屋人資協理吳良治觀察,由於他們從唸書道求職都比較順利,工作機會選擇性也較多,總是有後路可退,自然較難磨練受挫力與持續力。
服務業基因4:
團隊合作的群性
個性太宅太孤僻的人,很難在服務業生存,阿瘦皮鞋經理胡麗芬表示,阿瘦特別重視一個人是否具備群性,也就是能否與人團隊合作。多數工作都不是靠個人單打獨鬥就能完成,門市服務或營業工作更是如此。
但一個人是否有群性,很難從幾分鐘面試看出端倪,因為面試時也可以假裝,真實的答案必須從同儕當中尋找。所以企業在招募時,惠採用多元方式進行評量,例如社團紀錄、休閒活動,或是將應徵者分組,透過小組互動來觀察。
服務業基因5:
說話說到心坎裡
服務業不但要喜歡與人互動,也要有社交力。小林髮廊總經理游照玉就發現,業績最好的設計師除了靠手藝,更重要的是有顧客緣,董得如何與顧客溝通。
社交力部是要會說話,更要董得聽,也就是有察言觀色的能力。遇到喜歡安靜的客人,若服務人員喋喋不休,突然只會引起反感。
溝通技巧優劣,影響服務品質甚鉅,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話術包裝,可能給顧客全然不同的感受。服務業教育訓練講師林嘉怡舉例,幾年前50元硬幣新舊版交接時,很多店家在告示牌上,或在結帳時會跟客人說,拒收舊版50元。店家這句話並無惡意,只是就事論事,但看在顧客眼中就不大舒服。然而,他發現有一個聰明店家,在結帳處貼著「僅收新版50元,感謝惠顧」,差別只有幾個字,卻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可見溝通技巧的重要。
服務業基因6:
身段柔軟,高度彈性
柔軟度代表一個人的彈性適應力。胡麗芬說,阿瘦皮鞋門市遍布全台,門市主管缺隨時可能出現,想當店長就必須接受輪調。有一個儲備幹部出身的店長令他印象深刻,每回他接到公司指派的新任務,無論們是位在何處,他都有辦法在三天內on board,自己找好房子,安頓好一切。
胡麗芬強調,阿瘦即將成立大陸門市,隨著台灣服務業向海外拓展據點,適應力與高度彈性益形重要,能勇敢走出舒適圈、快速適應新環境的人,當然容易勝出。
柔軟度高的人,不但環境適應力較強,也比較能放下身段。有豐富飯店經歷的劉東春,長年在西式飯店服務,講的是英文,但轉任加賀屋總經理後,他從頭學日與,學習日式服務規則。即使貴為總經理,他還是親自到各個客房去打招呼,感謝顧客的光臨,並使用日式的跪坐行禮,身段之柔軟讓賓客很感動。
服務業基因7:
察言觀色,心思細膩
現在服務業講求的是感動服務,SOP的標準服務已無法滿足顧客需求。要真正做到感動服務,就必須加強人員的同理心、敏感度,這也就是王品常說服務就在細節裡。許燕閣認為,敏感度是可以被培養的,不論是對客人的觀察,或巧妙回應客人需求,都能隨著經驗職累積而提升。
加賀屋,因為必須一整天隨侍在側、貼近客人做服務,所對敏感度的要求更高。管家小春舉例說,客人入住時,管家會先詢問客人的用餐習慣,客人用完第一天的晚餐後,服務人員會在收拾碗盤時,從中觀察客人的飲食偏好,看看有哪些東西是客人不喜歡吃的,例如客人羅蔔一口都沒吃,那之後的參點就會盡量避開這些食材。管家的用心,或許客人一開始不會有感覺,但在持續服務的過程中,就能透過各種小細節感受到,這才是頂級服務。
|